3日,“云南特色城鎮保護與發展研討會”、“2007世界華人建筑師協會大會”開幕式及頒獎會在麗江舉行。研討會聚集了400多名包括中國3名院士在內的世界規劃、建筑設計大師對云南專注的目光。云南省副省長顧朝曦出席會議。
此次研討會由省建設廳、麗江市政府、世界華人建筑師協會共同主辦。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、昆明官房建筑設計有限公司、省設計院等承辦,春城晚報社、《創造》雜志社、麗江束河古鎮特別支持。
我省山川秀美,文化豐厚,孕育了各具特色的城鎮。始于上世紀60年代的云南歷史城鎮保護與利用,取得了豐碩的成果,涌現出大理、麗江、建水、和順等一大批在國內外享有盛名的云南特色城鎮。
昨日的“云南特色城鎮保護與發展研討會”上,我省11位設計師亮相,分別以“盛事復承,華夏匠意”、“特色城鎮建筑風格探索”、“讀古城想今城”、“束河古鎮更新與時空矛盾之間”、“對麗江古城保護研究的深入與淺出”、“消失還是搶救:永昌古城的兩難選擇”等課題進行精彩演講。
在來自各地的大師眼里,云南本土的設計師不僅整體素質良好,理念深刻先進,而且無論前輩還是新人,都深愛著云南。他們由于生活在云南豐富多樣性的文化中,對本土地域文化的思考、探索和實踐,有更多的超前性。
麗江古城在于整體價值 觀點:麗江古城的價值不在于某幢建筑,而在于其整體價值,在于其完美地將山、水、田園、城鎮結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整體空間形態。
大師點評: 時匡(中國建筑設計大師、蘇州大學建筑系教授):麗江古城的屋頂很美,保留下這樣的屋頂,可以感受到當地政府與專家的貢獻。在古城建筑創作中,云南走在前面。云南的建筑師把過去很好地保存了下來。
但同時還要考慮如何把自己的作品傳下去,打破因循守舊,一個是新的運用,另一個是內涵的創新,這是一個新課題,而不是停留在表面文化的符號。中國建筑受傳統影響,總是在營造著自己的小環境、小院子。如何更大范圍地融入自然環境中,這方面的整個思維是缺乏的,需要增加西方的理念,全方位開放。
彭一剛(中國科學院院士):就古城保護而言,云南和麗江走在了全國的前面,麗江做得相當出色,地理邊緣、少數民族聚集地得到了保護。麗江建設把新區和老區分開。
程泰寧(中國工程院院士):對麗江有深刻的印象。麗江民居把南方和北方的建筑風格融合在一起,高雅不俗,是高山流水的充分表現。街道美水流急。城鎮的尺度情趣很足,保留了古城的風貌。
周方中(中國建筑設計大師):一到麗江,感覺非常親切。云南是中國的寶地,發展很有特色,欣賞麗江的變化,希望把動靜分開,以前城市的精神延續下去,貫徹下去,恰當地維持原來的世界太不容易了,每個城市要有自己的特色,期待麗江更好。
時匡:中國發展到現在,文化保護提到了議事日程。以前是喂飽肚子,不知道文化古建筑,F在經濟發展了,認識到了,可已經失去了,這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。
繼承傳統要有選擇性 觀點:建筑是人類為后人留下的可以尋訪的東西。建筑在發展規劃中,要結合自己的地域文化建筑風格,不斷創新,有選擇性地繼承傳統。
蔣鴻興(官房集團建筑設計董事長、高級建筑師):如何進行特色城鎮的保護與發展,就云南而言,應該是走一條“新中式建筑”的風格特色。因地制宜,因需求而建,我們現在看到的存留下來的古鎮多數在交通不便、荒僻之地。隨著“旅游經濟”的發展,人們的觀念開始發生變化,在經濟發展與古建筑保護上如何統一,老的建筑要保留,新的建筑要起來?焖俚某擎偦M程,導致民族特色被商業化吞噬。
提倡“新中式建筑”,在對中國地域文化充分理解的基礎上的當代設計,不是純粹的元素堆砌,而是通過對傳統文化的認知,將現代與傳統結合,以現代人的審美來詮釋傳統。既保持傳統建筑的精髓,又融合現代建筑元素和設計理念,從而賦予傳統建筑新的活力。
大師點評: 彭一剛:“新中式建筑”怎么產生?對陌生的東西如何接受?新和舊如何結合在一起?把傳統與現代結合,既傳統又現代,應該說保護不易,創新更難,保護中的創新更難。近20年來,一個城市往往匆匆忙忙地建設,缺乏研究的細致。建設大多模仿。
建筑的生命在于特色 觀點:沒有文化的城鎮,是愚蠢的城鎮。古今城市建筑的生命在于一脈相承,依賴于合乎國情、地情、民情和客觀規律之創造。
顧奇偉(原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):談古城,想今城。特色二字在若干年前就彌漫全國,也引起了各界的重視。但這么多年了,還是沒有特色。
特色變成了形式問題,很多東西只重形式。麗江沒有江南的寬,橋也是幾塊模板,但是這里有的是寬容、自在,如同一個睿智的老者給予的特定品質的感受。
為什么全國很多城市的品質都在下降?一個古城的保護,要通過品質來表現。重視品質,就要能與環境相容,F代建筑完全可以延續和發展幾千年的城市品質,可以丟開許多限制,用自己的簡單來尊重周圍,尊重與周圍相互的關系。今天我們需要的不是特色,而是要拋開形式的特色。
大師點評: 鐘訓正(中國工程院院士、東南大學建筑系教授):顧先生的報告,富有哲理。保護歷史的遺存,但不是所有的遺存。很多古鎮是自然形成的,自然勞動延續,古鎮也就自然能延續。
商品性的開發,不會長久。積極保護并使之適合現代生活,不破壞原有的韻味,要追求原真性,多數建筑要保持真實性,古鎮的發展是延續性的,不求也沒有必要絕對的真實。造假,街面是舞臺布景,沒有生命力的。
程泰寧:很贊同顧奇偉先生的精彩分析,城市如果都求有特色的話,就會都沒有特色。中國標志性建筑太多,現在中國的一些地方都喜歡建造標志性的建筑。
觀點集納
保護傳統 不是墨守成規 翟輝(昆明理工大學建筑學系主任、教授):保護應該是個過程,發展就是最好的保護;保護只是發展的基礎和手段,而且只有發展才能促保護! 以玉龍雪山腳下的束河古鎮為例,這是一個清泉古鎮,在這里可以看到原汁原味的農田。這里的變化是漸進的,在矛盾之間取得平衡,任何的更新都能提高當地人的生活質量,為當地政府創造經濟增長。時間軸上,究竟是50年前還是100年前,到底是商業還是農業?發展遵循原有的機理,依山伴水,茶馬驛站,強調整體的街道空間形態,而非建筑單體,街道并非橫平、整齊劃一的,而是讓人感到是個整體。
民居要體現地方文化 張輝(省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、高級建筑師):云南的城鎮歷史悠久、古樸自然、具水鄉之容、山城之貌,無論城市的總體布局,還是建筑個體,均兼容自然與多元文化因素。窮中出智,拙中藏巧,質樸生動的民居建筑無不充分體現著地方文化內涵、意境和神韻,展現深厚而豐富的歷史文化風采。
城鎮不能失去自身內涵 朱良文(昆明理工大學教授):長期對地方性、民族性傳統地方建筑的研究,“對麗江古城保護研究的深入與淺出”。民居保護的手冊,古城環境風貌的整治手冊,麗江古城現在保護中的破壞,糟糕的是對古城文化內涵造成破壞的做法。保護什么?如何保護?這些問題值得深思。目前關于麗江商業熱的爭論,并不是問題的關鍵,關鍵是如何營造內在的商業文化內涵。新華街和四方街最熱鬧,但這里仍然有文化內質。酒吧也可以有品位的。商業本身的文化特質在哪里?需要深入地去探詢。
施維克(昆明理工大學建筑系副教授):關于“消失還是搶救:永昌古城的兩難選擇”,F在歷史文化名城選擇的道路更為困難些,如保山滇西古城的變遷,目前保山城市擴張,風貌現代化,曾經的歷史古城已消失,存在零星分散的舊街區,文化存在的環境比較窘迫。
這個有著1300年歷史的古城,該何去何從?中國20多年來快速的城市發展,包括保山在內的許多城市放棄了保護,起碼是面上的保護。沒有高雅格調的城市缺乏長遠的魅力。
昆明有色冶金設計院研究院建筑分院院長、總建筑師董祖健,做了山地風景區的特色建筑的演講。昆明理工大學建筑系講師楊大渝、昆明市建筑設計院建筑設計師王洲做了演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