溫州手機報,移動發送wzsjb到10658000 聯通發送821到106557877
一年要完成的“拆圍”量,20多天完成;幾年修起來的“遮羞墻”,一個月內推倒。
城市轉型發展破難攻堅大行動動員大會后,拆圍工作啟動以來,“拆圍”的數字與速度,讓老百姓心頭為之一振,眼前也為之一振。
心頭之振,是有慨于城市管理者的速度在變、態度在變。5.3萬米“遮羞墻”長度相當于溫州連到平陽的距離,老百姓為之叫好。
眼前之振,則有感于藏于墻內的城市之臟,城市之丑。圍墻背后的空地,不都是美景、不都是綠地,更多的是城市化進程中留下的臟、亂、差!俺鞘兄獭鄙形醋兩怼俺鞘兄ā。
不僅老百姓著急,有關部門也同樣著急。推進會上,各區、各單位坦言,“拆圍”量完成,并不是任務就完成了;一周來,“拆圍去丑”督查開始,各街道在圍墻邊豎起責任牌、找來有關單位到現場解決問題……都在為“去丑”攻堅破題。
誠然,拆圍不是行動的目的,去丑見綠見美才是樂見的初衷。但我們也必須理解,“拆圍去丑”也是一個過程,實現“去丑亮美”的目標之前甚至還會必然經歷“亮丑”的階段。
“遮羞墻”內之“丑”并非一天兩天、一年兩年形成的,如今亮出這些“丑”,便是為了破解難題;要徹底為城市“去丑”,不僅要拆掉的現實里一堵堵“遮羞墻”,更要破除觀念上無形的厚墻。我們也看到圍墻推倒之后,舊丑尚未去、新丑又返潮:白天圍墻剛剛推倒、晚上又有人偷倒建筑垃圾;有的老百姓一邊不滿城市臟亂差,另一邊卻擔心城市拆墻建綠損害了自己的利益;有的部門只守自己球門,將“去丑”責任高高掛起……這些現象背后,反映的是人們觀念里始終一堵牢固的厚墻,城市內與外、公與私、大家與小家之間的隔閡。
拆圍去丑,需要各個部門單位突破職責界限,把“去丑變美”當成共同的責任田進行治理;需要街道基層部門克服畏難情緒,主動承擔責任進行協調溝通;也需要每個市民為城市“大家”著眼,從城市細節入手,共同植綠護綠、監督不文明的行為。
我們看到,拆圍之后各地正在強化責任機制。如鹿城文明辦正在出臺工作聯系單制度,發現問題當天給責任單位下聯系單,3天催下交辦單,若3天內問題仍不解決則再下一道督辦單,將整治“臟亂差”與具體責任人掛鉤,限人限時解決問題。
圍墻蔽目,圍住城市的丑態、也困住城市化的腳步;圍墻之變,折射的是城市管理效率在變、理念在變。從過去遮羞敷衍,到現在直面城市瘡疤,叫響有關職能部門、屬地政府的責任意識;凡圍必透,應綠建綠,凡透必美,變“疤”為“花”更考驗政府的服務意識、服務能力。借一位工作人員之語:拆圍見得是態度、去丑才是真功夫,決定成敗。 (黃之宏)
轉發到:搜狐微博 開心網 人人網 豆瓣 新浪微博 溫網微博 騰訊微博
關鍵詞:去丑 攻堅